欢迎来到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建设 >> 科研工作 >> 教育研究 >> 正文

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

摘要: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是高职教育生命力的体现。“校企共同体”不仪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能够独树一帜,也能在服务衬:会方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对“校企共同体”辐射作用的阐述,提出了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社会服务:校企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290(2012)0003-0016-06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高职教育如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并在适应与服务中办出特色,成为不可替代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关乎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只有顺应变化、满足要求,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发展。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创立的“校企共同体”,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同样,“校企共同体”也可以在服务社会方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而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定位及表现形式

高职教育由于受教育与经济两大规律制约.它与地方经济有着相互依存、互生共长的关系,地方经济既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研究最多的实践对象,同时也是高职院校需要进行服务的最直接对象,只有协调好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找到适合职业教育规律和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规律的良好平台,才能充分发展高职教育自身。在服务空间上,离职教育应该适应和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主要面向地市一级,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发展主要服务于社区的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领域上,主要针对地方的某一行业或某些企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在服务的岗位类型上,主要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1]。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的宗旨。正如黄炎培先生所言:职业学校从其本质说来,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职业性和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的根本性质和使命。

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客观上要求不同的高等教育与之相适应。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有以下特点:一是与区域产业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地方化的要求更加突出;二是其实施的专业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各行各业所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其办学越接近实际.越接近用人单位,就越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三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基层一线技能人才的缺口很大,据有关部门测算,浙江省技能人才缺口达到7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在技能人才中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25%的要求。而这类人才的培养是普通高等学校无法承担的。因此,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合理定位应该趋于地方化、行业化和基层化。

高职教育服务社会,最大的表现形式就是为社会提供成千上万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最终的“产品”就是其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这些“产品”是否合格、是否适销对路、是否价廉物美.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检验、去汪明。高职教育的一切教学过程(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选择、教学方式、师资建设、人才规格及培养目标等)都应围绕这个总体结果去进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精神都要体现为社会服务这个总体目标,使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高职教育服务社会,另一表现形式就是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知识更新、素质提升。随着高科技时代和知识技术时代的到来.工作的性质和要求发生极大变化,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教育程度都显著提高。知识经济使生产方式更柔性化、分散化,社会上大量的初中级技能的劳动者需要通过再教育再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学习成为高技能人才。据有关资料统计,一般的技术性岗位的缺口是2:1,高技术高技能岗位的缺口是8:1—10:1,高技术高技能岗位人才大量短缺成为我国的一个突出问题[2]。高职教育责无旁贷,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行业企业开展有针对性地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也是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表现形式。区域经济是南不同行业所构成,不同的行业又有数量众多的大小不一的企业,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特征,行业参与办学,学校服务行业企业,院系教师从事行业企业技术开发和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对一些具有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来说.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一些应用性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自不待言.就是一般高职院校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能根据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主动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但整体而言,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这方面的差距是明显的,同时潜力又是巨大的。

二、“校企共同体”在服务社会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校企共同体”是校企双方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协议形式缔约建设的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平台与载体,是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从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表现形式:输送应用型优秀人才、提供智力支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几方面来看,“校企共同体”无疑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是人才培养规格特色。“校企共同体”实现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共同组织、实施教学计划和内容,共同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及其职业岗位(岗位群)的实际对接,制定专业岗位能力标准,联合编写教材,实施岗位培训,使企业进学校,师傅进课堂,学校融企业,师生进车间,校企紧密融合。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双师教师特色。“校企共同体”是校企双方建立的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实行学校和企业专兼职教师教学。教师下企业熟悉工艺流程,教师的教学岗位联通了企业的生产岗位,企业的师傅、能工巧匠亲身体验学校教学经历和学生工作经历,联通了教师岗位.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之间实现了双向的岗位互换与互补,换位思考,换岗工作,共同完成学